黄
志敏认为,在我国
数据新闻学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业界与
学术界的互动相当频繁和和谐,这与过去各领域普遍存在的淡化有很大不同。
/学术界主要负责师生的培训,业界
主要是实践。
业界和学术界之间也有各种研讨会和互动。
/在数据新闻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被称为/
中国数据新闻第一人/的
黄志民的离去确实让
很多人感到意外。
黄志民说:/既然我带
出了一个
东西(数据新闻),那么我希望保持先发优势,进一步引领它,挖掘它的商业价值。
/
美国最大
成品油
管道商
遭遇
勒索软件攻击,东海岸
汽油和
柴油供应将受影响:美国最大成品油管道商ColonialPipeline确认,该公司的工业控制系统遭遇网络
袭击,并涉及勒索软件。
该公司于5月7日获悉袭击事件,目前已暂停东海岸燃料运输管道的
运营,
美国东海岸的汽油和柴油供应将受到影响。
ColonialPipeline称正在努力恢复运营,且已雇佣第三方网络安全公司进行调查。
ColonialPipeline运营的管道是美国东海岸的主要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的输送渠道,从得州到北卡罗来纳州的日均输油量约250万桶。
美国面临的通胀可能是长期性的 过去抑制通胀的几个
因素,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的因素面对30年未有之变局出现逆转,美国面临
全球通胀不是昙花一现的周期性的通胀,而是长期的,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通胀,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宗商品涨价潮不会长期持续 大家很关注的大宗商品只是第一波,我觉得大宗商品不会长期持续,因为目前来看中国本身已经率先回归了政策的常态,回归理性。
比如说中国采取的政策使得去年的一些短期的刺激已经在逐步的被退出,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从13.4%,下降到现在的11.8%,预计今年3季度进一步下降到11%左右,那时候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从去年的上升又会重新起稳了。
这个过程中对信贷比较敏感的部门,像房地产、基建,可能增速要比去年下半年有所
回落。
这个过程中其实从中国本身的需求因素来讲,中国并不会造就新一轮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全球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放水,刺激需求
预期很高,叠加一些重要大宗商品出口国产能的约束,
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也会有逐步的转变,一些国家的产能逐步的恢复,同时到了今年下半年,今年底之前市场对于美国的通胀
卷土重来,引发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逐步转胀,缩表预期也会逐渐加强。
大宗商品现在不能说价格已经进入了周期的顶点,但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70年代滞胀的因素。
这种情形下中国的PPI也会到今年下半年左右就要回落了。
很多朋友担心
的是,现在对企业利润的打击,成本压力的上升。
CPI和PPI之间有个剪刀差,PPI到了6%,5、6月份PPI高达8%甚至更高的水平,当然对利润有挤压,但是这还谈不上滞胀,这是经济发展,经济周期里面比较短期的阶段。
就像过去也发生过,2013年有过,2016年、2017年有过,PPI和上游价格涨得多,中下游价格涨得少,对部分行业和企业有所谓的利润挤压的作用,但是持续的时间往往不会太长。
今年下半年我们预计PPI会随着基数原因和供给需求方面的一些预期,对流动性的预期会有所回落,下半年平均的PPI可能回落到4%—5%之间,对企业的压力会比目前有所减轻。
我这里想讲的是面临目前全球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情况下,只关注大宗商品的优势,它只是散户里的第一波。
后面还有美国劳动力市场过热,引发国内通胀,特别是租金、服务业价格的上涨,引发美国核心通胀卷土重来。
以及长线而言抑制3T因素逆转,全球通胀结构性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