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全球
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可能
阶段性
推升我国PPI但
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
可控: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
中国
货币
政策执行报告: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
我国在去年应对疫情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
大水漫灌,经济发展
稳中向好,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当然,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居民购买
意愿大幅
下降,其中
家电购买意愿出现最大月度降幅。
房屋购买意愿也大幅下降。
由于房价高涨,购房者
信心崩溃,建筑商信心飙升,两者的背离创下了新的纪录。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Board)经济指标高级主管
林恩?弗兰科(LynnFranco)表示,无论好坏,这都预示着滞胀。
尽管
消费者对当前状况的评估有所改善,但由于预期未来
几个月增长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疲软,消费者的短期乐观情绪有所回落。
目前没有其他数据表明
美国消费者已开始缩减
支出。
然而,
6个月后拜登的万亿刺激将被消耗殆尽,支出狂潮也将结束。
继本周一(5月31日)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备金率由当前的5%上调2个百分点至7%后,本周三(6月2日)
外汇局一次性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这是有史以来单次或单月批准额度最多的一次。
随着
人民币停止快速上涨势头,央行顺势调贬人民币中间价,央行外汇局接连出招,一方面有效防止了人民币短时间快速
升值脱离经济基本面,另一方面,传递出政策层面仍有充足工具保证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区间浮动的信心。
不久前央行官员曾表态:“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而业内也预计:接下来围绕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尤其是股票、债券、外汇市场开放等,落实跨境资本流动均衡管理,央行外汇局仍会有一系列新的举措。
三孩政策落地,对未来的
经济增长等各方面有何影响?央行、外汇局重拳干预外汇市场透露出怎样的讯息?人民币未来一段时间走势如何?双循环背景下,怎样看待人民币的全球资产配置?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瑞士百达执行董事及亚洲资深经济学家
陈东 陈东的主要观点:
老龄化
抑制经济增长,人口政策必然需要
调整; 人民币汇率已到高位,需政策出手抑制单边升值预期; 间接调整手段显示央行审慎调控基调; 美元在政策刺激下呈现弱趋势,长期看好人民币及相关资产走势; 人民币在未来一年仍有小幅升值空间; 疫情持续小规模爆发或将扰动投资和增长预期; 集中度高的一线城市房地产仍有刚性需求。
老龄化抑制经济增长人口政策必然需要调整 第一财经:陈总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
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接下来对于我们中国经济增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东:您好,梁女士,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做这个访谈。
那么刚才您提到新的三孩政策,其实我觉得并不令人意外。
因为实际上中国的人口走势,其实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已经非常的清楚了,显然人口的趋势现在走向老龄化,新生儿人数下降,会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制约,所以政策必然要调整。
那么现在我们认为这个肯定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当然未来还需要看到更多的相关的支持政策出台,能不能够真正起到对大家的生育意愿提升的效果还有待观察。